“綠島”是由government投資或government組織多元投資,配套建有可供多個市場主體共享的環保公共基礎設施,實現區域內污染物統一收集、集中治理、穩定達標排放的集中點(片區)。這一做法作為生態環境治理模式創新案例,被寫入國家《“十四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綠島”建設主要解決了三大難題:一是堅持“集約建設、共享治污”,降低企業治污成本;二是堅持技術更新,專業運營,引導企業不斷迭代技術,建設高效的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三是堅持“集中式”管理,提高環保監督監管能力水平。在綠島模式的引導下,我們的城市正在邁向更加綠色、更加美好的未來。福建綠島模式原理
我們了解到,這些年我省共推進了28個環保“綠島”項目,其中17個項目已經建成。有了“綠島”,中小微企業就能騰出更多精力謀發展了。VOC綠島項目指的是一種環保設施項目,其主要在于實現污染物的統一收集、集中治理和穩定達標排放。這一項目由government各部門、各類機構團體組織多元投資或企業單獨投資,旨在為多個市場主體提供共享的環保設施,包括水、大氣等污染物的治理設施或廢物儲存場所。VOC綠島項目的實施,不只幫助中小企業解決在VOCs(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綜合治理方面成本過高的問題,還通過集中噴涂和VOCs綜合治理等環保措施,減少企業VOCs無組織逸散排放,避免噴涂廢渣的二次污染和處置難題,從而有效提高區域環境治理水平。此外,這種模式還方便了government的監管,是管理模式和商業模式的創新。福建綠島模式原理綠島模式倡導城市建設要遵循“綠色”的發展理念。
強化監管措施。明確“綠島”建設運維主體及“入島”中小企業的排污許可責任,清晰劃分權責利;要求“綠島”項目安裝污染在線監控裝置并與當地生態環境部門聯網,確保穩定達標排放;建立“綠島”項目運行情況考核機制,并按照法律法規要求實施信息公開。通過一攬子的監管措施,防止“綠島”不“綠”,變分散排放為集中排污。生態“綠島”惠企利民效益明顯,經過兩年多的建設,全省已篩選確定兩批187個“綠島”項目,其中建成126個,包含小微企業危廢收貯中心、電鍍廢水集中處理中心等85個工業“綠島”項目,禽畜養殖糞便處理及綜合利用、水產養殖尾水處理中心等21個農業“綠島”項目,餐飲公共煙道設施等20個服務業“綠島”項目。
她表示,推動“綠島”項目發展,當前仍需完善幾個方面。首先是“綠島”項目的管理制度和運行機制,引導“綠島”項目集約建設、共享治污,鼓勵不同主體間采用市場機制合作治理,保障設施高效運營,發揮“綠島”項目的公益作用,作為社會公共服務和企業主體責任之間的有益補充。其次,出臺針對不同類型“綠島”項目的建設技術規范,實現工業園區、集中區、產業集群企業及周邊制造業單位整體治理水平有效提升,污染物排污大幅減排。較后,完善“綠島”項目建設的激勵政策,從財政補貼、金融支持、排污權交易、納入執法正面清單、簡化環評審批等多個方面出臺針對“綠島”項目的扶持政策。綠島模式將綠色環境融入城市規劃和建設的方方面面。
橡膠行業廢氣難治理、危廢難處置,為解除困局,臺州市天臺縣通過構建活性炭“感知—更換—運輸—再生—回用”VOCs治理“綠島”新模式,實現廢氣治理水平提升和危廢源頭大幅減量化,有力推進“無廢城市”的建設進程。項目試點單位臺州市瀚佳環境技術有限公司廢活性炭再生中心已順利投產,預計年處理廢活性炭約2萬噸,年產再生活性炭約8640噸,有效解決臺州市廢活性炭收集難、處置難的問題,實現活性炭再生循環使用。完成試點企業標準化再生型活性炭吸附裝置改造提升工作,改造后活性炭吸附裝置非甲烷總烴去除率高達76%。在綠島模式的引導下,我們的城市正在為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貢獻力量。塑料綠島模式裝置采購
綠島模式鼓勵城市規劃和建設注重環境保護和生態修復。福建綠島模式原理
“‘綠島’項目讓中小企業獲得專業化環保治理服務,騰出更多精力聚焦主業謀發展。”江蘇省生態環境廳主要負責人表示。106個“綠島”項目中,像南沙集中噴涂中心這樣的工業“綠島”項目占比較高,其中,園區污水集中處理、危廢集中收集貯存、噴涂中心等是重點。業內專業人士認為,推進“綠島”試點,既是幫助中小企業大幅降低污染治理成本、更好生存發展的有效之策,還是推動經濟發展、保障民生就業、改善環境質量、實現多重目標動態平衡的多贏之道。福建綠島模式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