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難題,好模式用實走穩“綠島”項目建成后如何運行?遵照這12個字的原則—— 市場主導、專業運營、受益付費。也就是說,建設方可委托第三方或依托設施所在園區、規模企業進行專業的運行管理,所需運行經費由市場主體按市場規則分攤,地方government可給予適當補貼。記者了解到,“綠島”項目投資較大,雖然能使用“環保貸”,但一些感興趣的市場主體還是望而卻步,或觀望糾結。去年底,江蘇生態環境、財政部門出臺“綠島”項目獎補辦法,對工業和服務業“綠島”項目、農業“綠島”項目,原則上按照不超過核定環保設施投資總額的20%、40%給予獎補。綠島模式強調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的全過程。山東集中治理綠島模式全流程
“如果從模型圖上看,以虞越環保為‘圓心’,上虞經開區形成了一個綠色生產圈,我們把這種模式稱為‘綠島’建設。”市生態環境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3月,我市研究出臺了《推進紹興市工業園區環境“綠島”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根據工業園區產業類別和生態環境工作現狀,鼓勵、引導工藝相似、產污類似、位置相近的企業通過組團共建共用共享產污車間和治理設施,開展廢水、廢氣、固廢等污染物集中規范治理處置,提升企業環境管理水平,降低環保成本,推動塊狀經濟高質量發展。山東活性炭循環綠島模式全流程在綠島模式的推動下,我們的城市正在成為一座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綠色之城。
針對不同的應用場景,“綠島”治理模式具體有三類應用案例。一是在吸附劑使用量大的地區(城市、園區和產業集群),建立活性炭分散吸附+集中再生處置中心,同步完善吸附劑規范采購、統一收集、集中再生的管理體系,實現活性炭資源的循環利用。二是在同類型有機溶劑使用量較大的園區和集群,建立溶劑分散回收+集中提純/處置中心,實現有機溶劑的循環利用。三是在同一類別工業涂裝企業聚集的園區和集群,建設集中涂裝中心,對噴涂廢氣進行統一高效治理。這些應用案例在行業內發揮了較好的示范作用,成功帶動了從事活性炭分散吸附+集中再生和溶劑分散回收+集中提純/處置企業的快速規模化發展。
上線“環保碼”,同步導入浙江“政wu網”,將相關園區企業納入“碼上監管”。四個新建小微園區相繼成立園區環保事務協調委員會,相關單位齊抓共管的環保意識進一步增強,環境xin訪量同比下降了30%。建立以綠色保險為主、環保管家為輔的第三方機構服務體系,為園區及企業提供一體化服務和解決方案。完善“保險+服務+補償”為一體的綠色保險管理長效機制,推動5個園區保險試點,累計參保企業140余家。投運后,年中水回用量將超十萬噸,重金屬排放量較入園前減少三分之一以上,污染治理“綠島”作用顯現。綠島模式以科技創新為支撐,推動了環保技術的研發和應用。
汪子潤介紹,“綠島”的產生較早可追溯到廣東省的“共性工廠”理念。在廣東省中山市有很多涂抹涂料產業,涉及較大的VOCs排放量。為解決這一問題,2017年,中山市建設了一個家具制造的“共性工廠”,為相關中小企業提供了一個共享場所,讓其“拎包入住”,集中治污。“經過建設推廣,中山市的空氣環境得到了較好改善。隨后中山市又將‘共性工廠’的理念推動至汽車配件生產、汽車維修等典型行業,形成了良好的經驗模式。”汪子潤說。綠島模式鼓勵城市建設綠色生態屋頂和地下水收集系統。浙江塑料綠島模式
綠島模式鼓勵城市規劃和建設要遵循低碳和循環經濟理念。山東集中治理綠島模式全流程
簡化審批,讓企業“較多跑一次”,在北侖區萬洋眾創城小微園區,首批10家企業從開始委托編制“打捆環評”到各自獲取批復不足20個工作日,較革新前節省三分之二以上的時間,企業環評費用大幅減少。一年來,83家企業環評審批時同步申領排污許可證,企業“較多跑一次”的獲得感明顯增強。據了解,為簡化優化準入通道,寧波市北侖區制定實施《北侖區工業集聚區(小微園區)環境準入指導意見(試行)》,對可免批的項目一律免批,對不能免批的項目實行打捆環評與項目環評聯動,一律簡化審批,對既要環評又要許可的項目,全方面開展環評與排污許可融合試點,一律實現“一套材料、一窗受理、同步審批、一次辦結”。山東集中治理綠島模式全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