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各路智能化措施的齊頭并進,以傳統海上油田為基礎形成的智能化油田陸陸續續投產,將信息技術與油氣生產業務深度融合,使傳統油田具備了感知、整體協同、科學決策和自主優化等智能特征,將帶來30%的生產效率提升。和傳統海上油田比較大的不同在于,智能化油田不需要那么多的常駐人員。現在400余個攝像頭和數據采集點遍布整個平臺各個角落,24小時獲取和傳輸生產數據,每年約產生6TB的數據量,而這些數據量都將實時傳輸到岸上的總控中心,總控中心根據這些實時的生產數據,匯總形成大數據湖,從而實現預警診斷、主動優化和輔助決策等智能化管理。
多方視頻會議怎么壓縮碼流?江西窄帶多路視頻壓縮與傳輸
自俄烏開戰以來,無人機大戰受到了大量關注。無人機機動靈活的攻擊效果十分突出,雙方都備受困擾,因此針對于無人機的干擾工作從未停止。常用的方法有電子干擾、無人機不計后果式阻擊等方式。但各方為了降低自身損失,同時不斷規避電子干擾,傳統的圖像處理打擊技術重新受到重用。在無人機攝像頭的基礎上加裝圖像處理板,板卡在算法的作用下,能夠識別飛行的無人機,這種方式可以有效降低電子干擾對無人機的影響,同時又能精細鎖定無人機,為后續的攻擊有了基礎準備。云南雙向對講視頻設備如何遠程查看多個考場的監控視頻不卡頓?
而要實現這樣后端一對多,母艦端一對多的模式,穩定精細的控制能力極其關鍵。一般情況下,要想提升遠程控制能力,可以通過提升帶寬來減少一對多控制時的帶寬不足、帶寬擁堵問題,但是這種模式會大量增加成本,同時這種模式下受到電子干擾會加大損失。因此更節約成本的方式是,利用窄帶寬的低延遲實時控制實現一對多的穩定控制。如慧視GS遠程可視化低延遲實時控制系統,通過帶寬壓縮實現窄帶傳輸,具備在500K-2M帶寬的環境下同時低延遲控制1-16路無人機進行遠程作業,整個從光信號到遠端顯示的整體延遲能夠控制在100ms以內。這種方案不僅能夠增加后端控制端對“九天”無人機的遠程控制能力,讓其可以飛得更遠,更重要的是可以讓“九天”更可能遠離對方實施電子干擾的區域,讓蜂群無人機飛得更遠,減少損失。
針對于前兩個問題,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實現圖像處理自動控制。在無人機安裝帶有AI算法的圖像處理板,就能夠幫助自主識別人、車、船等目標,并且可以進行鎖定跟蹤。像慧視光電打造的國產化RK3588、RV1126系列芯片的圖像處理板Viztra-HE030和Viztra-LE026就能夠實現這一目的。如果需要對特殊目標進行檢測識別,慧視光電還可以提供SpeedDP深度學習算法開發平臺,快速對新的識別目標進行半自動化、自動化標注、算法效果評估和軟件移植,縮短整個開發流程;這樣飛抵目標上空時就可以自主選擇目標進行檢測和跟蹤。此外,圖像處理板識別打擊還可以有效減少電子干擾的影響。弱網環境怎么實現穩定通信?
“風漁融合”型海洋牧場項目“伏羲一號”坐落于汕尾海岸外11公里處,位于中廣核后湖50萬千瓦海上風電場的心臟地帶。所在海域的氣候復雜,遠離大陸,是網絡通信薄弱的地帶,諸如海上風電場的通信都是依靠衛星,其高額的費用是很多領域難以承擔的。像漁業養殖這種項目,為的就是減少成本支出,才會選擇這樣遠離大陸的地域。但是漁業養殖的視頻通信是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一方面牧場的值守員工需要與外界有通信的需求,另一方面牧場的打造對于企業而言有著監控視頻實時傳輸存儲的需求,便于后端指揮中心隨時隨地查看養殖場現狀。如何把4M帶寬的視頻傳輸壓縮到500K?可視化視頻壓縮與傳輸系統
視頻體積過大不利于快速傳輸怎么辦?江西窄帶多路視頻壓縮與傳輸
虎鯨無人艇擁有12單元垂發,12面相控陣的配置,具備超視距火力打擊、防空反導及搜潛攻潛等無人自主作戰能力,并可作為“母艦”搭載無人機、無人潛航器實施跨域立體作戰。無人裝備要實現這樣的功能目標,遠程控制的能力相當關鍵,其直接決定著無人裝備的控制、打擊精度。像這樣的穩定遠程控制,成都慧視推出的GS遠程可視化低延遲實時控制系統就可以實現,系統采用自主研發的“G-Share”技術,實現深度共享、硬件加速。通過有限的窄帶網絡帶寬資源(50K-2Mbps),實現同時傳輸4-16路高清實時視頻圖像,利用35ms低延遲技術實現實時遠程控制等功能。江西窄帶多路視頻壓縮與傳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