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主要特點:削峰填谷:有效轉移電力高峰時段的用電負荷,平衡電網供需,提升電能利用效率。電費節省:得益于電力部門的峰谷電價政策,系統能合理利用低谷時段的低價電力,明顯降低運行成本。減少裝機容量:相較于傳統空調系統,冰蓄冷系統的制冷機組容量和裝設功率可降低30%~50%。設備利用率提升:制冷設備在滿負荷狀態下運行的比例增大,狀態更加穩定,提高了設備的使用效率。投資與效率考量:雖然初期投資略高于常規空調系統,但夜間制冷效率的提升以及氣溫下降帶來的優勢能夠部分抵消因蒸發溫度下降導致的效率損失。科學家推測,火星上可能存在某種形式的動態冰結構。深圳冰晶式動態冰項目
蓄冰系統是指在電力負荷很低的夜間用電低谷期,采用電動制冷機制冷,使蓄冷介質結成冰,利用蓄冷介質的顯熱及潛熱特性,將冷量儲存起來。空調冰蓄冷技術,在電力負荷較高的白天,也就是用電高峰期,使蓄冷介質融冰,把儲存的冷量釋放出來,以滿足建筑物空調或生產工藝的需要。制冰方式的分類:根據制冰方式的不同,冰蓄冷可以分為靜態制冰、動態制冰兩大類。此外還有一些特殊的制冰結冰,冰本身始終處于相對靜止狀態,這一類制冰方式包括冰盤管式、封裝式等多種具體形式。深圳冰晶式動態冰項目熱交換,冰球與需冷卻物質接觸,吸收熱量,降低溫度。
冰蓄冷空調系統具有以下主要特點:(1)利用低谷段電力,具有平衡峰谷用電負荷,緩解電力供應緊張;(2)冰水主機的容量減少,節省增容費用;(3)總用電設施容量減少,可減少基本電費支出;(4)利用低谷段電價的優惠可減少運行電費;(5)冰水溫可低至1~4℃,減少空調設備風管的費用;(6)冷卻水泵、冷凍水泵、冷卻塔容量減少;(7)電力高壓側及低壓側設備容量減少;(8)室內相對濕度低,冷卻速度快,舒適性好;(9)制冷設備經常在設計工作點上平衡運行,效率高,機器損耗小;(10)充分利用24h有效時間,減少了能量的間歇耗損;(11)充分利用夜間氣溫變化,提高機組產冷量;(12)投資費用與常規空調相當,經濟效益佳。
測試結果如下:(1)蓄冷時間、蓄冷量:蓄冷時間7小時(晚11∶00~次日晨6∶00)皆為谷電時間。蓄冷量:1702.66kWh。(2)**周期,即蓄冷——釋冷運行方式。總耗電量1234.81kWh,電費合計420.33元,供出冷量1676.94kWh。(3)第二周期,即直接供冷運行方式。總耗電量1159.78kWh,電費合計792.63元,供出冷量水1342.78kWh。(4)**周期方式與第二周期方式比較:耗電量增加75.03kWh,但電費節省372.3元/天。推廣建議:目前,隨著商業企業競爭的加劇,購物環境與企業效益有著密切關系。大、中型商場用中央空調來調節商場一年四季的溫、濕度和補充新鮮空氣,提高購物環境。中央空調系統投資費用約占整個投資的10%左右,而平時的運轉費用占總能源費用的40%~60%。動態冰在制冷、空調、食品冷凍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冰蓄冷的工作原理:冰蓄冷系統組成:冰蓄冷系統主要由制冰機組、蓄冰池、水泵、冷卻塔和冷水泵等組成。其中制冰機組是主要部件,負責將水冷凝成冰;蓄冰池則是儲存冰的容器,以備隨時使用;水泵、冷卻塔和冷水泵則負責將循環水送至制冰機組進行制冰和蓄冰。制冰和蓄冰過程:制冰過程中,制冰機組吸收低價電能,將循環水冷卻至一定溫度后,使其自然結冰。同時,循環水中的水溫也降低到冰點以下。經過幾個小時到幾十個小時的制冰過程,即可得到一定量的冰塊。動態冰在制藥行業,有助于藥品的穩定存儲,保障藥品質量。深圳冰晶式動態冰項目
冰球作為熱交換介質,具有高熱容、高熱導率等特點。深圳冰晶式動態冰項目
應用場景與優勢:冰蓄冷系統特別適用于需要短時間內大量冷量且溫度要求較低的場所,如商業建筑、辦公樓、廠房、醫院、學校等。在這些場所,特別是在峰谷電價差較大的地區,冰蓄冷系統能夠明顯減少白天電力高峰時段的空調用電負荷,平衡電網負荷,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時,由于制冷溫度低且穩定,空調效果更佳。系統基礎原理:水蓄冷系統是在常規空調系統中增設蓄冷水槽(或水池)作為蓄冷設備,并利用空調用制冷機作為制冷設備。在夜間用電低谷時段,制冷機制取低溫冷凍水并儲存在蓄冷水槽中;在需要供冷時,通過位于水槽底部的供冷管供應低溫冷凍水,并利用冷、熱水自身的密度差實現自然分層。深圳冰晶式動態冰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