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型:除了空調供冷外,全天的其余時間全部用于蓄冷,這樣可使主機的容量減少至較小值。蓄冷比例的確定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在方案設計中一般先初步選擇較典型的幾個值(如30%等),經設備初選型,根據當地有關的電力政策并計算初投資、運行費、并考慮其它因素然后選定較佳的比例值。運行策略:所謂運行策略是指蓄冷系統以設計循環周期(如設計日或周等)的負荷及其特點為基礎,按電費結構等條件對系統以蓄冷容量、釋冷供冷或以釋冷連同制冷機組共同供冷作出較優的運行安排考慮。一般可歸納為全部蓄冷策略和部分蓄冷策略。人才培養和技術交流,推動動態冰技術不斷向前發展。山東冰晶式動態冰工程案例
運行分析:冰蓄冷空調系統進行直供和蓄冷運行的對比測試,結果如下:每日峰、平、谷電時段及電價:峰電:8∶00~11∶00和18∶00~23∶00,電價為0.878元/kWh;平電:7∶00~8∶00和11∶00~18∶00,電價為0.540元/kWh;谷電:23∶00~次日7∶00,電價為0.224元/kWh。效益分析:空調面積約5700m2,蓄冷系統選用2臺螺桿式雙工況制冷機組,單機空調工況制冷量70RT(246kW),制冰工況制冷量47RT(165kW)。蓄冷系統由一個60m3蓄冰罐,內裝STL-CO型冰球,3臺溶液泵,冷卻水系統,自控系統組成。蓄冷冷媒為乙二醇(25%)——水溶液。惠州專業動態冰項目某制藥公司,運用動態冰技術,實現藥品的低溫儲存,提高藥品質量。
主要設備:蓄冰裝置、制冷主機、換熱器、蓄冷介質輸送系統、空調末端設備。風冷熱泵機組是一種利用風作為冷熱源進行能量交換,實現制冷和制熱功能的高效空調系統。它主要基于熱泵技術,通過制冷劑在封閉循環系統內的蒸發和冷凝過程,將室外空氣中的熱量吸收或釋放出來,從而滿足室內空調和供暖的需求。其工作原理基于壓縮式制冷循環,利用冷媒做為載體,通過風機的強制換熱,從大氣中吸取熱量或者排放熱量,以達到制冷或者制熱的需求。
動態冰蓄冷與靜態冰蓄冷的優缺點:動態冰蓄冷相比靜態蓄冷具有以下優點:1.系統運行穩定,適應性強。2.可充放電次數多,可以滿足變化的負荷需求。3.空調末端設備可以相對較小,可以節省建筑空間。4.由于制冷量分散,可以降低其制冷設備的能耗。5.設備單價較低,適合中小型建筑應用。但也存在一些缺點:1.制冷能力受制于制冷機組的制冷量。2.系統維護難度較大,需要配備專業技術人員。3.系統管路需要考慮蓄熱容器的溫度波動,保溫以及壓力等問題。靜態冰蓄冷相比動態冰蓄冷具有以下優點:1.始終能夠提供相對穩定的冷量,不受制冷機組制冷量的限制。2.便于集中控制管理,維護難度較小。3.系統管路相對簡單,不涉及蓄熱容器的溫差、保溫以及壓力等問題。但也存在一些缺點:1.釋放蓄冷媒體需要較為復雜的配管系統以及較大的泵運行能力,同時設備空間需求打。2.不能滿足負荷需求變化的要求,可能存在冷量不足或者系統浪費的情況。3.初期安裝費用高,適合大型建筑應用。動態冰的發現為研究地球早期環境提供了重要線索。
冰蓄冷的原理:冰蓄冷是一種基于相變過程的熱量儲存技術,通過將低價電能轉化為化學能或物理能,將水轉化為固體時形成的放熱作用儲存下來。在需要用冷的時候,通過冷媒流動將儲存的冰塊內部的冷量釋放出來實現空調制冷。具體來說,冰蓄冷的過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制冰、儲冰和釋放冷。首先是制冰階段,利用夜間低谷電能啟動制冰機組,消耗電能制冰;其次是儲冰階段,將制冰過程中得到的冰塊儲存在蓄冰槽中,儲冰槽內置有冷媒管,形成冰蓄冷系統的主體部分;然后是釋放冷階段,通過泵和冷媒流動將蓄存的冰塊內部的冷量釋放出來,通過空氣處理機組將冷量帶走實現空調制冷。模塊化設計,方便運輸和安裝。吉林冰片滑落式動態冰保溫
動態冰工藝,采用模塊化設計,便于安裝、維護和升級。山東冰晶式動態冰工程案例
蓄冰系統的組成:蓄冰系統一般由制冷、蓄冷以及供冷系統所組成。制冷、蓄冷系統由制冷設備、蓄冷裝置、輔助設備、控制調節設備四大部分通過管道和導線(包括控制導線和動力電纜等)連接組成。通常以水或乙烯二醇水溶液為載冷劑,除了能用于常規制冷外,還能在蓄冷工況下運行,從蓄冷介質中移除熱量(顯熱和潛熱),待需要供冷時,可由制冷設備單獨制冷供冷,或蓄冰裝置單獨釋冷供冷,或二者聯合供冷。動態制冰方式在制冰過程中有冰晶、冰漿生成,且處于運動狀態。每一種制冰具體形式都有其自身的特點和適用的場合。山東冰晶式動態冰工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