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采用機械刮泥,然后用空氣提升或靜水頭排泥;當池徑小于20m時,也可采用斗式集泥(一般為四斗)。污泥可通過壓縮空氣提升或機械泵(潛水泵、螺旋泵等)提升或排放,污泥也可通過靜水頭輸送到下一個_級處理系統。進出水的布置方式有三種:中心進水周邊出水、周邊進水中心出水、周邊進水周邊出水。當池徑小于20m時,一般采用中心傳動刮泥機,其驅動裝置位于池**走道板上。當池徑大于20m時,一般采用周圍傳動刮泥機,其驅動裝置位于桁架外緣。刮泥機的旋轉速度一般為1~3r/h,外周刮泥板的線速不得超過3m/min,通常采用1.5m/min。浮渣擋板應設置在出水堰前,用安裝在刮泥機桁架一側的浮渣刮板收集浮渣。周邊進水的輻流沉淀池效率較高。與中心進水和周邊出水的輻流沉淀池相比,表面負荷可增加1倍左右。其作用是從水中分離出相對密度大于1.5且粒徑為0.2mm以上的顆粒物質。福建混凝沉淀池供應
在重力作用下,密度大于水的懸浮物從水中分離出來的現象稱為沉淀。根據水中雜質顆粒的性質和外部條件的不同,沉淀可分為以下幾類:①根據水流狀態,分為靜水沉淀和動水沉淀;②根據是否加入混凝劑,分為自然沉淀和混凝沉淀;③根據粒子的受力狀態和水力學等邊界條件,可分為自由沉淀和擁擠沉淀;④根據顆粒本身的物理和化學特性,可分為團聚穩定顆粒沉淀和團聚不穩定顆粒沉淀。用于沉淀的處理結構稱為沉淀池。沉淀池主要去除懸浮在污水中的固體懸浮物。根據污水處理過程中的位置,沉淀池主要分為初級沉淀池、二級沉淀池和污泥濃縮池什么是混凝沉淀池產品介紹制革、食品等行業廢水大量有機質的去除,COD去除率50-80%,雜質固體去除率90%以上。
總結斜管沉淀池原理;1.進水區水流從水平方向進入沉淀池。進水區主要有穿孔墻、縫隙墻、下向流斜管等形式,使水流在池寬方向均勻分布。其要求和設計布置與平流沉淀池相同。為了使上向流斜管均勻出水,需要在斜管以下保持一定的配水區高度,使進口截面的水流速度不大于0.02-0.05m/s2.斜板斜管的傾斜角斜板與水平方向之間的夾角稱為傾斜角。傾斜角a越小,截留速度越小,沉降效果越好。但是,為了使污泥自動滑下,排泥暢通,a值不宜過小。對于上流斜板和斜管沉淀池,a一般不小于55°-60°。對于下向流斜板、斜管沉淀池,由于排泥比較容易,一般不小于30°-40°。
斜板式斜管沉淀池的特點是:(1)利用層流原理,水流在板間或管內流動,水力半徑很小,因此雷諾數較低,一般情況下,雷諾數Re在200左右,水流處于層流狀態,對沉淀極為有利,斜管內水流的弗勞德數約為1*10^-3~1*10^-4,水流處于穩定狀態。(2)增加沉淀池面積,提高沉淀效率。當然,處理能力不可能達到理論倍數,因為斜板的具體布局、進出水的影響以及板材或管內流態的影響。實際提高的沉淀效率與理論沉淀效率的比例稱為有效系數。(3)縮短顆粒沉淀距離,大汏縮短沉淀時間。斜板或斜管填料中絮狀顆粒的再凝結,促進了顆粒的進一步生長,提高了沉淀效率。制革、食品等行業廢水:去除大量有機質,COD去除率50-80%,雜質固體去除率90%以上。
絮凝設備導流機構截面為星形,設置1~3片翼片焊接在隔板上,整體為箱式結構,采用焊接方式組裝,比普通絮凝設備具有更高的強度。組合后,成組放入絮凝池中,無螺釘等緊固件,美觀大方。我們合理設置絮凝池中的隔板,改變湍流流動的邊界條件,增加湍流流流動的邊壁,從而增加湍流流的速度,有利于在水中形成高比例、稿強度、高密度的小渦流,為絮凝提供適當的水力條件。合理設置隔板上的翅片,可以加強絮凝池中的湍流。水流經翅片后,形成擾流,在翅片后形成漩渦區,分為三級水污泥脫水無需預濃縮、耐負荷及流量變化沖擊。福建混凝沉淀池供應
斜管沉淀池的排泥方式一般都是采用重力排泥。一般設置每日排泥至少1-2次,或者連續排泥。福建混凝沉淀池供應
混凝劑的類型主要取決于要去除的膠體和細微懸浮物的性質和濃度。如果處于膠體狀態,電位較高,應選擇無機混凝劑使其脫穩凝結。如果絮體較小,則需要添加聚合物絮凝劑或與活性硅膠等助凝劑一起使用。在大多數情況下,無機混凝劑與聚合物混凝劑一起使用可以提高混凝效果。聚合物絮凝劑鏈分子帶來的電荷越大,電荷密度越高,分子鏈延伸越充分,吸附架橋的空間范圍越大,絮凝效果越好。水力條件:在混合階段,要求混凝劑與水快速均勻混合。在反應階段,不僅要創造足夠的碰撞機會和良好的吸附條件,使絮體有足夠的生長機會,還要防止生長中的小絮體被打碎。因此,應逐漸降低攪拌強度,反應時間長。福建混凝沉淀池供應